摘要: 在“VISION+AI 赋能电子制造升级”的浪潮下,领邦智能崔忠伟博士于Vision China 2025(深圳)高峰论坛发布视觉智能体2.0。该产品体系以“跨领域泛化”的视觉检测大模型为核心,构建了“具身智能”硬件与“零代码”软件平台。2.0版本在1.0软硬件一体化基础上,将易用性与推理速度推向新高,通过内置丰富示例和“拖拽式”配置,实现“少修改、快适配”,为工业质检、装配监控等场景带来革命性体验。
2025年10月28日,万众瞩目的 Vision China 2025(深圳)机器视觉展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启幕。本届展会以“VISION+AI 赋能电子制造升级”为核心,汇聚行业翘楚,共同探索AI与机器视觉的深度融合。
在同期举办的“机器视觉技术及工业应用研讨会”高峰论坛上,北京领邦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的崔忠伟博士发表了题为《视觉智能体的产品化落地应用及案例 暨2.0发布》的重磅演讲,引发全场关注。

图1:领邦智能崔忠伟博士在Vision China 2025高峰论坛发表演讲
1.0基石:视觉大模型 + 具身智能硬件
崔博士首先阐明,领邦“视觉智能体”并非单纯的软件算法,而是一套软硬件深度结合的“具身智能”产品体系。这套体系在1.0版本即已奠定了两大坚实基础:
1. 核心技术:视觉检测大模型 智能体的根基是领邦智能的“视觉检测大模型”。该模型彻底打破了传统AI“一个小模型专攻一个场景”的局限性,具备强大的“跨领域泛化能力”,解决了AI应用中“小样本、高泛化”的行业难题。
2. 最佳形态:具身智能硬件 基于大模型,领邦智能打造了“具身智能”硬件(如下图)。它不仅是边缘计算单元,更是一个集成了相机、光源、电机、执行机构的“超级控制中枢”,支持高达16路相机、31路光源和12路执行机构,为产线提供了“AI大脑”与“敏捷四肢”的一体化解决方案。
如果说1.0版本凭借‘视觉大模型’解决了泛化应用(小样本跨领域)的难题,并通过‘具身智能硬件’解决了深度集成(多路光/机/电一体化控制)的难题,那么2.0版本,则是在此之上,对“易用性”的终极探索。

图2:领邦智能“视觉智能体”硬件——集成了控制与边缘计算的“具身智能”
2.0飞跃:零代码 + 丰富示例,将易用性推向极致
“2.0的使命,就是让产线工程师也能成为AI专家。” 崔忠伟博士强调。此次发布的视觉智能体2.0平台,从两大维度彻底解决了AI落地的“最后一公里”——“极易用”的问题。
亮点一:革命性“托拉拽式”配置,实现零代码落地
领邦智能视觉智能体2.0平台彻底重构了AI的开发范式。用户无需编写一行代码,仅通过“托拉拽”的可视化节点(如“相机”、“模型”、“后处理”),即可像搭积木一样,在几分钟内快速构建、配置和部署复杂的视觉检测工作流。

图3:领邦智能视觉智能体2.0平台,提供“托拉拽式”零代码工作流配置
亮点二:内置丰富应用示例,实现“少修改、快适配”
为彻底降低应用门槛,2.0平台预置了海量的工业应用场景模板(如下图所示)。这些模板覆盖了过程监控、多缺陷检测、条码识别、颜色一致性、表面划痕等主流应用。
用户无需从零开始,只需在模板库中找到与自己任务最相近的示例,通过“少量修改”即可“快速适配”到具体任务,真正实现“开箱即用”的敏捷部署。
.png)
图4:2.0平台内置丰富工业应用场景模板,帮助用户“快速适配”
亮点三:“马赫级”推理性能,高达200+ FPS
在2.0平台赋能下,视觉智能体的运行效率达到了“马赫级”。依托大模型驱动和深度优化,图片处理速度高达200+ FPS,远超行业平均水平。这一性能确保了在高速运转的产线上,系统也能实现毫秒级响应,轻松应对严苛的实时检测挑战。
赋能全场景:从工业质检到SOP过程监控
凭借“视觉大模型”的泛化能力、“具身智能”硬件的集成能力以及2.0平台“零代码+丰富示例”的极致易用性,领邦智能视觉智能体可广泛适用于三大核心工业场景:
1.高精度工业质检
2.复杂装配正确性判断
3.SOP(标准作业程序)过程监控
领邦智能视觉智能体2.0的发布,标志着工业视觉AI正从“专家工具”全面转向“普惠平台”。它为“VISION+AI 赋能电子制造升级”提供了最强有力的落地实践,引领智能制造走向更敏捷、更高效的新未来。